
非遗美食遇青春活力,校地联动谱文化新篇。11月16日,太阳成tyc33455cc、金融与经贸学院、财税学院学子携手走进海宁市长安镇兴城村,参与“长安宴球”非遗体验活动,以亲手实践触摸非遗温度,用青春力量助力地方文化传承。

活动现场暖意涌动,“长安宴球”非遗文化讲解率先拉开序幕。长安小圆头宴球负责人徐铖围绕这道海宁非遗美食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展开分享,从严选食材的讲究到代代相传的制作工艺,从民俗场景中的寓意象征到新时代的传承演变,生动讲述让学子们深入了解这道美食背后承载的乡愁记忆与地方文脉。讲解结束后,志愿者有序分发鱼肉馅、鱼皮、蒸笼、手套等制作材料与工具,新鲜的食材、整齐的装备瞬间点燃学子们的实践热情。

“捏制要匀、裹皮要薄、塑形要圆”,在实操环节,学子们化身“非遗手艺人”,按照传统工序一步步制作宴球。指尖翻飞间,细碎的鱼肉逐渐变成圆润饱满的宴球雏形,大家相互交流技巧、分享心得,在“揉、捏、团”的细致操作中,深刻体会到传统工艺的严谨精妙,更读懂了非遗传承者“慢工出细活”的匠心精神。待洁白如玉的宴球入笼,蒸腾的热气裹挟着鲜香弥漫开来,勾得在场人员食欲大动。




蒸煮间隙,学子们与当地群众一同漫步兴城村篾竹里周边,欣赏田园风光、感受人文景致,沉浸式体验“百样兴城”的乡村魅力。不久后,蒸好的宴球出锅,咬下一口,鲜嫩肉质与浓郁汤汁在舌尖绽放,大家不仅尝到了非遗美食的独特滋味,更品出了海宁地方文化的“回甘”。


活动尾声,学子们手持亲手制作的宴球合影,笑容与非遗美食同框,定格下校地文化互动的美好瞬间。此次三院联动的实践活动,以“做中学、学中乐、乐中传”的模式,让学子们深度参与非遗传承,既为“小圆头宴球”注入青春活力,也搭建起校地文化共建的桥梁。未来,更多青年学子将扎根地方文化沃土,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厚植乡土情怀、锤炼成长,成为兼具家国情怀与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传承者。
